耕读频道 @igengdu | 耕读博客 igengdu.com
分享:Notion Mail已经可以申请体验了
Notion是非常良心的软件之一( 耕读频道前面已经介绍过Notion及其创始人的故事。),如今推出的邮箱服务Notion Mail也即将全面登场。目前,Notion Mail需要申请白名单方可体验。
申请地址: https://www.notion.com/product/mail
邮箱效果:https://player.vimeo.com/video/1025601125
另:Notion推出了自定义图像功能Notion Face 。
📢 频道 ✈️ 群组 ☘️博客 📬 投稿
分享:Youtube视频下载工具
1. https://cobalt.tools/ (支持Tiktok)
2. https://github.com/yt-dlp
另:https://github.com/Huanshere/VideoLingo (视频翻译、配音字幕)
📢 频道 ✈️ 群组 ☘️博客 📬 投稿
分享:我的文章 浅谈原生家庭
主要内容:
1.原生家庭概念的提出,其原初的想法是,强调家庭对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模式等的影响,通过反思原生家庭的影响可以改善现有的自建家庭关系。
然而,似乎并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因而,说某某人的原生家庭是不幸的,是没有意义的。原生家庭的不幸,并非必然导致个人自建家庭的不幸。
2.个人、家庭和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对于受原生家庭负面影响较大的,首先要学会接纳自我,学会爱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摆在自己和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我们与其埋怨、责怪自己或爱人的原生家庭不幸,不如从自己开始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给他人多一点爱;责怪或埋怨自己或爱人的原生家庭只会将问题转移或激化。
3.建议对照着这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为什么没有原生家庭 阅读。
我对该文的理解:
该文总体上瑕不掩瑜,亮点很多:1.认识到家庭的问题,其真正解决,或许需要从社会层面来理解。2.很多时候,我们太强调家庭给人带来的创伤,似乎家庭就决定了一切,忽视了人处于家庭、社会等相互影响的关联中。
该文核心内容可以理解为:原生家庭理论认为,人为家庭创伤会代际传递,这种观点是将社会异化带来的后果转移到家庭,试图通过家庭成员的心理治疗来避免社会异化的矛盾。原生家庭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社会异化视角理解,每个人从行动上予以改变,重新定位或塑造家庭。
个人认为,该文看到了社会对家庭、个人的影响,却没看到个人、家庭也对社会产生影响,即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很多人甚至人都处于不完美的家庭中;同时,该文完全否定原生家庭理论,略显偏颇:原生家庭理论,有其不足,但并非一无是处,其好处是,它可以让我们理解家庭对人的影响,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影响。
该文标题是,为什么(人)没有原生家庭?文内却没有真正有效论证,而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作者或许想表达,不必过度解读原生家庭的不幸,它只是社会异化的表现。
总体来说,该文值得点赞。
📢 频道 ✈️ 群组 ☘️博客 📬 投稿
建议:注册PSL免费域名 zone.id
网址:https://zone.id/
说明:每个账号可以注册10个子域名,每个子域名最短为4个字母或字符,子域名可以设置DNS记录、URL转发和Blogspot绑定;第一次注册,续约1年,后面每登录一次,续约6个月;域名使用需要符合当地法律,否则会被回收或禁用;已经上了PSL,大概率将可以托管到Cloudflare。
效果: igdux.zone.id 和 igengdu.zone.id
类似: https://www.netlib.re/
说明: us.kg 域名未来可能会重启,但用的人多,不太稳定。
📢 频道 ✈️ 群组 ☘️博客 📬 投稿
分享我的一篇文章:我眼中的狗狗
我对狗狗的看法,发生着一些转变:从刚开始时的无惧,被咬后的懵懂的害怕,救弟弟之后的疼爱,到现在的准备养育、视如朋友或家人的关爱。
我对狗狗怀有感激之情,因为家里的田园犬曾在我弟弟掉水时救了他。虽然我们想好好对待那只狗,但它最终被狗贩子带走了,母亲因此不敢再养狗。尽管我曾被狗咬过,但我并没有害怕狗,反而觉得狗其实是通人性的。如今,我开始想养狗。朋友的影响让我意识到狗狗是有情感和意识的,电影《忠犬八公》和《忠犬帕尔马》也让我感受到狗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我希望通过养狗,让孩子更珍惜生命和他人。虽然我妻子对狗有些害怕,但我仍希望未来能养一只狗。
图为:一张救弟弟性命的田园犬的大概的样子。
📢 频道 ✈️ 群组 ☘️博客 📬 投稿
#AI #OpenAI #API #分享
分享:OpenAI有条件地赠送API Token
OpenAI效仿xAI (Grok) 用数据换API Token的做法,现在开始向同意共享数据的用户免费提供 API Token;
截至到4月30日前,申请用户每天可使用1000万个Token;
可用模型:GPT-4.5-preview, GPT-4o, GPT-4o-mini,o1, o1-mini 和 o3-mini。
申请网址:https://platform.openai.com/settings/organization/data-controls/sharing (选择Enable即可)
📢 频道 ✈️ 群组 ☘️博客 📬 投稿
分享:OpenAI有条件地赠送API Token
OpenAI效仿xAI (Grok) 用数据换API Token的做法,现在开始向同意共享数据的用户免费提供 API Token;
截至到4月30日前,申请用户每天可使用1000万个Token;
可用模型:GPT-4.5-preview, GPT-4o, GPT-4o-mini,o1, o1-mini 和 o3-mini。
申请网址:https://platform.openai.com/settings/organization/data-controls/sharing (选择Enable即可)
📢 频道 ✈️ 群组 ☘️博客 📬 投稿
对于“无限”的理解,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
1.洛克式的整体上可再增加的无限
2.笛卡尔式的作为最高存在者的无限
3.莱布尼茨式的非整体、动态可增加的无限(类似于希尔伯特的“酒店”,可以容纳无限多的人)
4.数学集合论认为,无限是不可触及的(unreachable),不是具体的数值,而是一种趋势的描述,即动态的可增加性(可变得更大或更小),这种理解比较接近莱布尼茨关于无限的看法。
集合论关于“无限”的有趣的观点:无限可以分为可数无限和不可数无限:自然数集合的可数无限,小于0和1之间的不可数无限;无限小(在界定好之后)可以进行计算,而不是当作0视为无意义的运算(整数集=有理数集<无理数集=实数集);无限分为收敛无限和发散无限等。
5.微积分是以无限小、极限、无穷大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理论,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同时发明。牛顿从无穷小、极限的概念来定义微分,由反微分来定义积分;而莱布尼茨则从数列求和构建积分,由反积分引入微分。
说明:前三点是参照他人文章总结的,后面的是我自己补充的。
参考:这里
📢 频道 ✈️ 群组 ☘️博客 📬 投稿
今天,媳妇读完了《小王子》,准备讲给我听。我考虑到,这本书非常有影响,如果我没读,媳妇的分享我可能理解不到位,而如果我读了,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媳妇的思路,还可以分享、交流彼此的心得。得知我的想法后,我媳妇同意了;于是,我便认真地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我跟媳妇说,“这才是我之前一直说的,我们应该学会讲故事”。
《小王子》讲的故事,老少咸宜,可深可浅;任何认真读完了的人,都会觉得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赞叹有意思的地方;该书语言优美、故事架构近乎浑然天成,真乃佳作。尤其是联系到作者的生平故事来理解,更是如此。
后来,我跟媳妇分享了我的看法,她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有机会我记录下。其中我的一些想法,暂时记录在此:
1.我们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反而把无意义的东西视为有意义的。如同生意人,将飘渺星空的星星视为自己的财富;其寓意是,生意人将物质财富(金钱)视为意义,如同将遥远星星视为自己的财富,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皆为虚妄。
2.人们通常把权力、虚荣、财富、美貌等视为生命的意义,然而,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梦想,有希望,有一颗柔软的心,珍重生命,包括花朵、动物以及自己遇到的人(甚至所有人)。
3.译者从哲学层面理解《小王子》,有一定的道理:人生的意义在于主动去创造,如同小王子和狐狸的相互驯化的构造意义的关系。然而,从我的角度来看,结合存在主义或禅宗的核心思想,就小王子和狐狸的关系而言,译者这种理解实际上误解了存在主义或禅宗的想法,作者或许想表达的是: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生命中遇难的一切,他们(包括花朵、梦想、狐狸、朋友、各种不同的人等)从不同方面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对于该书的理解,我争取写一篇完整的文章,以免忘记了(暂时有事,有机会补上)。
没有看过的朋友,推荐看看。
📢 频道 ✈️ 群组 ☘️博客 📬 投稿
分享:Copilot向免费用户提供无限的语音和深度思考服务
简介:今日,微软宣布其AI服务Copilot将向所有免费用户提供语音功能(基于ChatGPT 4o-mini ),以及深度思考(“Think Deeper”,基于ChatGPT o1模型)功能;没有使用次数的限制。
Copilot付费用户,如每月20$的Copilot Pro订阅用户等,将具有使用高峰期优先访问权,更早使用最新实验性功能、以及在Office 365中使用Copilot的权益。
网址:https://copilot.microsoft.com/
说明:Copilot app也已经推送了语音和深度思考功能。
参考:信源
📢 频道 ✈️ 群组 ☘️博客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