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频道 @igengdu | 耕读博客 igengdu.com
#观点分享 #优质 #能力 #模型 #推荐
谈能力模型

一、想(Think)
1. 顶层思维:顶层思维让我们形成凡事以什么为主要目标的习惯,培养「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市场运营工作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经营思维,即以效益(交付)为导向、以用户导向;效益指做凡事都要考虑投资回报,用户导向指要从工作服务的对象、业务服务的对象出发,思考所有事情的处理逻辑;

2. 底层思维:底层思维让我们形成解构一个问题、一个事件的习惯,帮助我们挖掘问题本质,包括结构化思考、逻辑性思考、本质化思考和系统思考;结构化思考可以简单理解为把一个问题或者事件用一个乘法或加法公式拆解开来看。

本质化思考就是一直问为什么直到问不下去为止,系统化思考是搞清楚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到关键且方便干预的因素;

注意:《能力模型》中的想 (Think) +说 (Expess) +做 (Execute) +管 (Manage) +拓 (lmitate) 均需要 顶层思维+底层思维,亦如我一直讲的“读写说教”同样需要。


这里要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前段时间我也提到过,那就是 —— 高认知的穷人。

“你”在职场中一定遇到过这种人。就是阿里、腾讯各种新闻都知道,AIGC、Web3、元宇宙等各个新领域他都懂。各种商业话题,他都能给你把背后的门道,还有原理都总结出来。总之,非常厉害。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你近距离观察他的生活,会发现他过得并不怎么样。通常在公司也不是什么要职,能力一般,薪水一般,给人的感觉也一般,而且并没有经验后的结果产生。

也就是说,ta对商业的所有高水平认知,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价值。这就是所谓的“高认知的穷人”。

这些“高认知的穷人”很明显就是缺少【顶层思维】,没有任何结果,不论是人生的结果或是职场的结果。如果ta能拿着的这个认知,去踏实的做,并且拿到过结果,或者就是愿意为这个认知押真金白银上去,输了也认。那这个认知就是有价值的,哪怕它现在不能变现,但在未来是有可能给你带来超额回报的。

因为这是你踏踏实实走过的路,是你用你的时间、精力、金钱,换来的东西,绝对不会有假。

绝对不是会空有其表的废物,没有实际产出、没有结果、没有经过市场检验、没有经过社会检验,“你”说的一切都没有依据。

在当代,没有“黑森林”,只有“吃人”的森林。你是谁?谁会在乎你的过程?都在看结果。没有结果,“你”说的一切均没有意义,只是自己的臆想和幻想罢了。

所以,最可怜的就是这些 —— 高认知的穷人。自以为是,没有真实案例、没有经过真实市场检验、没实例、没结果,这叫你的“认知”?

这个世界,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可惜的是,高认知的穷人连“草”都不是。

二、说(Express)

沟通表达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关乎于技法和能力,同样也是“人生有限公司”的地基。

1. 演讲,即学会讲故事,让受众愿意听、听得懂还愿意配合你;

2. 汇报,即学会捋逻辑、讲重点,让受众快速听懂你要表达的、让受众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

3. 辩论,不同于常规的辩论,这里描述的辩论是用概念、用逻辑,用结构把效益和利益讲清楚,让对方愿意配合你,甚至去买单。亦可理解为技法或所谓“套路”。

你,以为很简单?如我昨天所述,“抖快红”的流行,人人可做,却不是人人能做,甚至做的好。

“写”是具象化的,“说”比“写”更具象一些,更进阶一些。

有的人,脑子活,“想”的多。因为“写”很容易多次修改,只要给到一定的时间,一定可以“写”的好。

而“说”不一样,一口唾沫一口钉,说出去的话,想要自圆逻辑,不是那么简单。

如我一直提倡的「有效沟通」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标准。而不是真的闲聊、真的废话。如同职场上,你经常会听到管理者说:你要有可具象,可执行的方案,可以真实落地的东西,而不是悬空表明,瞎逼幻想的东西。


“写”重要,“说”更重要,且不论是在个人生活或是职场。

三、做(Execute)

这里,就是执行力。光会“想”,光会“说”,没有执行力,同样是废物。

1. 解决问题能力

这里包括单兵作战场景和协同作战场景;单兵作战指你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输出一个可行性方案亦是「有效沟通」后的具有可执行性的方案。

协同作战指在单兵作战基础上,你还得把方案推行下去(各部门协同并有效配合)、不断检核结果、不断复盘、直到问题解决。

没有「有效沟通」,就没有良好的执行力。还需要配合的是人人都厌恶却不得不做的“人情世故”。

2. 运营项目能力

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面广、展现长,需要以项目形式进行推进管理,这个时候就需要运营项目,这个时候就需要清楚知道项目目标、现状问题、策略方案、潜在风险、落地计划、职责分工、协作机制、结果复盘等内容。

四、管(Manage)

管理能力,“管”是一层意思,“理”又是一层意思。

1. 团队管理 —— 识人、用人、培养人

2. 协作管理 —— 利益、分工、责任

五、拓(Imitate)

复制能力,如同我以前提到过的“写”,要学会写,先学会“抄”。

1. 思维模型化:这指的是在“成长路径”提到的“复制模型”,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事务绝大部分都可以被提炼出一套通用思考模型、一套通用的作业流程,思考模型可以简单理解为每一项工作、事务或者业务都可以按照一个公式进行拆解、公式中的每一个元素可以进一步按照公式拆解,拆解出来的元素就是你需要考虑点。

这种“公式”,仅仅适合初级(入门)阶段。最终的“公式”,是根据你个人的经验以及结果论(实际产出)综合而来的,属于你自己的“公式”。

2. 模型化思维可以解决60%-80%的问题,剩下遇到个性化问题的时候,就用系统思考的方式进行深度分析、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

总之:能力模型与我日常提到过的“读写说教”并没有什么不同。你以为很多基础的不重要,但是真实社会中,实际检验中,是永远不会达标的。

而且,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是伴随整个职业发展或者个人成长积累下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们可以结合阶段性需求、针对性加强训练某一个短板,原则是“集中训练一段实践、之后融入日常工作或日常习惯中”,这也是我当初组织🚢 [[Ship 90 for 90]] 免费数字写作活动 的本意和真意。

但是大多数参与者,均没有体会到这一点。因为阶梯式门槛的原因,当成了一种“任务”;因为字数的原因,当成一种“卷”。怎么说呢,或许只有“失望”来表达。

总结:我最后只能说,对待任何事物,专注坚持最重要 —— 无论做啥学啥,都要经历“选择-专注-坚持-成果”的过程,做不到理性分析主因、过程中要专注坚持、更不追求结果(经过实战检验或市场检验),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场“黄粱梦”而已

From&Thanks to 废话集

📢 频道 ✈️ 群聊 (耕读) 📬 投稿
 
 
Back to Top